传真:025-86881000
邮箱:sssc@issas.ac.cn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创优路298号
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 中国·上海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发挥土壤生态系统在固碳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专业委员会拟于上海举办"第四届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承办,联合多家国家级及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旨在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本届论坛以“土壤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应对”为主题,围绕土壤资源与环境、全球变化生态学、农业绿色转型等学科前沿,聚焦气候变化与土壤关键元素(C、N、P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耦合机制、深层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气候反馈效应、土壤健康维持与低碳韧性农业协同发展路径、人工智能与模型模拟等新技术在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旨在进一步加强各学科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协同合作,推动土壤生态系统碳中和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及技术应用创新,为实现社会经济全面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复旦大学
协办单位:
湿地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全国重点实验室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
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植物高效碳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东南沿海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过程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气候变化与农田系统应对课题组
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工作组名单
名誉主任:邹建文
主任:朱春梧
副主任:牛书丽、石振清、刘学炎、谷保静、彭书时、薛凯
委员兼秘书:汪玉、宋练
委员:王小萍、王旭辉、王钢、王俊坚、尹宇龙、白娥、朱同彬、朱彪、伍星、任海彦、刘红恩、刘树伟、江瑜、孙可、孙守琴、李永夫、李禄军、李德军、杨元合、肖可青、何明珠、汪玉、宋练、宋效东、陈春梅、陈增明、罗煜、周丰、柏兆海、聂明、夏龙龙、晏智锋、凌宁、高晓东、郭红岩、蒋明凯、程晓莉、鲁显楷、谢文军
青年委员:王圣森、王金阳、白炬、兰婷、全智、吴一超、陈畅、贾娟、梁丰、管延龙
二、会议安排
时间: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
地点: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法学楼
日期 |
时间 |
内容 |
10月31日 |
14:00−22:00 |
会议报到注册 |
11月1日 |
8:30−9:00 |
开幕式 |
9:00−12:00 |
大会特邀报告 |
|
12:00-14:00 |
午休、墙报展示与评选 |
|
14:00−18:00 |
分会场报告(Ⅰ-Ⅴ) |
|
11月2日 |
8:30−12:00 |
分会场报告(Ⅰ-Ⅴ) |
三、拟邀请专家报告
姓名 |
职称 |
单位 |
刘世荣 |
研究员/院士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朴世龙 |
教授/院士 |
北京大学 |
王艳芬 |
教授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白娥 |
教授 |
东北师范大学 |
程磊 |
教授 |
浙江大学 |
程晓莉 |
教授 |
云南大学 |
方运霆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葛体达 |
研究员 |
宁波大学 |
郭辉 |
教授 |
南京农业大学 |
韩广轩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黄巧云 |
教授 |
华中农业大学 |
黄志群 |
教授 |
福建师范大学 |
江瑜 |
教授 |
南京农业大学 |
蒋明凯 |
研究员 |
浙江大学 |
靳云凯 |
教授 |
湖南农业大学 |
李德军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李芳柏 |
研究员 |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刘玉洁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刘玉荣 |
教授 |
华中农业大学 |
罗忠奎 |
教授 |
浙江大学 |
石振清 |
教授 |
华南理工大学 |
宋照亮 |
教授 |
天津大学 |
覃章才 |
教授 |
中山大学 |
汪金松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王建军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王松寒 |
教授 |
南京农业大学 |
吴萌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武东海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薛凯 |
教授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闫玉春 |
研究员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郑循华 |
教授 |
中国科学院大气所/河南师范大学 |
周旭辉 |
教授 |
东北林业大学 |
名单持续更新中……
四、分会场及召集人
专题一:气候变化与土壤关键元素耦合过程
召集人:聂明、王梓萌、肖可青、汪玉
专题二:土壤碳循环与生物多样性
召集人:朱彪、罗忠奎、李金全
专题三:气候变化与土壤健康
召集人:蔡鹏、单军、陈鸿洋、王新新
专题四:气候变化与低碳韧性农业
召集人:王佳伟、朱春梧、宋练、宋青峰
专题五:人工智能与碳循环模拟
召集人:王旭辉、夏建阳、洪松柏、李湘怡
五、 会议报告、墙报征集
会议征集分会场报告和墙报展示。若参会人员申请分会场口头报告或墙报展示,请在扫码注册时填写相关报告信息(报告人简介、报告题目和报告摘要等),并于2025年10月15日前完成提交。
*墙报尺寸90cm×120cm,完整墙报文件【pdf版】请于10月15日前发送到邮箱:huiyibaoming_fudan@163.com,文件名同邮件名:碳中和会议+单位+姓名+手机号+已发表/未发表。逾期未按要求发送视为放弃参加墙报展示。
六、 会议注册及缴费
会议开放注册时间:2025年9月18日
注册优惠截止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参会人员需扫码注册登记,二维码如下:
2、会议收取注册费用于会议材料、场地租用、餐饮等。参会人员交通费、住宿费自理。“会议注册费”统一由中国土壤学会收取,并开具“会议费”发票。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现场扫码支付、现场刷卡(包含公务卡)。会议注册费标准如下(元/人):
参会身份 |
土壤学会会员 |
10月24日及之前 |
10月24日后 |
教师、博士后 |
是 |
1800元/人 |
2000元/人 |
否 |
2000元/人 |
2200元/人 |
|
学生 |
是 |
1400元/人 |
1600元/人 |
否 |
1600元/人 |
1800元/人 |
中国土壤学会会员享受注册优惠政策(缴费时需出具中国土壤学会会员号,会员注册流程见http://www.csss.org.cn/about/9.html,其中学生免费注册会员)。
3、缴费方式
缴费方式一:银行转账(会前缴费)。
转账信息如下:转账时请务必备注:“2025土壤碳中和+参会代表姓名”。
开户名:中国土壤学会
帐 号:4301010809001064640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分行成贤街支行
行 号:1023 0100 0190
联系电话:025-86881930
缴费方式二:扫码转账(会前缴费)。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2025土壤碳中和+参会代表姓名”。
缴费方式三:报到现场缴费。
报到当天在现场刷卡或扫码支付。
4、发票
会后十个工作日后统一开具会议注册费电子发票,开具发票请扫码会议手册(参会时发放)中的开票信息二维码。
七、 会议住宿
本次会议住宿由参会人员自理。
为方便参会,会务组与以下三家酒店达成协议价,房型、价格、预定方式、进校方式供参考。
酒店
房型/价格
预定方式
进校路线
枫憬酒店
大床450元
标间450元
电话(021-59181133-0)
3号门,步行至会场约15min
宿适轻奢酒店
大床280元
添加微信(17702156764)
5号门,步行至会场约10min
汉庭酒店
大床307元
标间325元
电话(15921030361)
驾车至会场约15min
(新江湾城街道殷行路1488号6楼)
报复旦大学生科院,第四届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学术论坛会议,即可享受协议价
(国权北路1480号)
标间310元
报复旦大学生科院,第四届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学术论坛会议,即可享受协议价
(淞塘路128号)
报复旦大学生科院,第四届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学术论坛会议,即可享受协议价
八、 交通参考
导航地址: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离会场最近的校门为5号门
附近地铁:10号线(新江湾城站,7号口直达江湾校区3号门;国帆路站,3号口直达江湾校区2号门)
九、 会务组联系方式
李金全:jinquanli@fudan.edu.cn(会务学术负责人)
王新新:wangxinxin@fudan.edu.cn(会务发票、会务用车)
王炼京:wanglj24@m.fudan.edu.cn(住宿)
徐思源:xusy23@m.fudan.edu.cn(注册)
赵佳宁:huiyibaoming_fudan@163.com(墙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