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25-86881000
邮箱:sssc@issas.ac.cn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创优路298号
2025年8月14日至17日,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第九届全国土壤生态与健康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会城市兰州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联合承办。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1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土壤生态与健康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刘满强教授主持。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主任南志标院士和兰州大学副校长陈熙萌教授分别致辞,热烈祝贺大会开幕,并鼓励参会人员通过交流分享最新前沿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国土壤生态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尤其关注生态脆弱区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恢复,共同破解我国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过程中面临的关键“卡脖子”难题。
土壤学会理事长张佳宝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主任南志标院士、兰州大学副校长陈熙萌教授致辞;土壤生态专委会主任刘满强教授主持
此次会议设置了大会报告和分会场报告等环节。大会报告共邀请了6位土壤生态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院士作“挖掘土壤生物功能潜力为耕地增碳沃土赋能”,河南大学傅声雷教授作“土壤动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梁文举研究员作“我国土壤线虫生态研究进展”,武汉工程大学姚槐应教授作“养殖场地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特征及其抗生素潜在替代策略”,兰州大学贺金生教授作“气候变化与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地土壤动物的影响及其级联效应”,南京农业大学韦中教授作“根际噬菌体微生态与土壤生物健康调控”大会学术报告。专家们围绕我国土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维持机制,如何推动土壤健康管理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技术。
除大会报告外,会议还围绕“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植物与土壤生物互作”、“草地土壤生态学”、“土壤食物网与多功能性”、“全球变化土壤生态学”、“新型污染物与生态修复”等专题设置了分会场报告以及研究生专场报告,来自北京大学等48家单位的72位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70余位研究生进行了学术报告交流。此外,会议还举办了墙报展览,为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们展示学术成果提供了交流平台。
学术报告涵盖了近年来我国土壤生态领域在基础和应用研究、理论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内容丰富精彩,与会者热情高涨,现场气氛热烈。
此外,会议组织了“土壤动物分析技术培训课”,为广大的初学者提供实用的技术支持。本次培训课程围绕三大类土壤动物:土壤线虫、弹尾虫、蚯蚓,分别由南京农业大学的陈小云教授、俞道远教授和成都工业学院的孙静老师主讲,培训内容包括土壤线虫、弹尾虫及蚯蚓实验与分析技术理论与实践等多个方面。
本次会议具备几个显著特色:第一,这是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年会首次在兰州举办,与会学者的地域分布广泛且更趋均衡,覆盖范围达到新的广度,有力促进了全国不同区域土壤生态学研究的交流与协同发展。第二,会议由“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等5家单位联合承办,展现出鲜明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第三,报告交流环节中青年学者及研究生参与度显著提升,充分展示了青年科研力量的活跃性。第四,会议设置的“土壤动物分析技术培训课”赢得了广泛好评,约200名师生报名参加,该培训不仅推广了土壤生态标准化研究方法,也体现了土壤生态专委会在培养新生代人才、推动学科传承方面的责任担当。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第九届全国土壤生态与健康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促进了我国土壤生态与健康领域的科学交流与合作创新,对维系土壤生物生态功能、提升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实现土壤的健康培育与可持续管理等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