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25-86881000
邮箱:sssc@issas.ac.cn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创优路298号
2025年8月14~16日,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 Pedosphere(土壤圈)》主办的2025年联合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大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沈阳农业大学承办,辽宁省土壤学会和《土壤通报》协办。会议汇聚了全国70余所高校、院所的300余名代表,共同探讨土壤时空演变与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前沿与最新进展。
大会开幕式由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院长邹洪涛教授主持,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吴克宁教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永存研究员、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海龙教授分别致辞。随后,沈阳农业大学孙福军教授主持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甘霖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朱阿兴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张凤荣教授、美国密苏里大学贺红士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彭新华研究员、浙江大学史舟教授等6位专家,分别围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数字土壤制图、黑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壤地理、生态过程与遥感信息等做了大会特邀报告。
本次研讨会面向“土壤发生、分类与地球关键带”、“土壤调查与数字土壤制图”、“土壤遥感与信息获取”、“土壤功能与土壤、土地评价”、“土壤/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土壤地理教材建设”,共设置了6个分会场。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70家单位的40多位专家和80多名研究生分别做了分会场报告。报告主题多样,内容丰富,与会代表讨论热烈,互动频繁,气氛活跃。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永存研究员主持,他从土壤三普与资源信息学科人才培养、土壤资源与遥感信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以及AI赋能土壤资源与信息研究等三个方面,对会议进行了总结。随后,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沈阳农业大学孙福军教授代表会议承办单位发言。闭幕式结束后,参会代表前往沈阳农业大学后山实验基地,进行野外土壤剖面调查现场交流。野外现场交流期间,汪景宽教授介绍了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施肥与地膜覆盖试验站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研究成果;秦嗣军教授介绍了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土壤管理岗位专家团队在果园土壤管理实用技术研发方面的工作成效;孙福军教授和王秋兵教授结合典型棕壤剖面,介绍了棕壤的分布、形成因素、主要成土过程以及开展的相关研究。
本次联合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推动学术交流,加强土壤发生、分类,土壤地理,遥感与信息及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土壤时空演变与可持续利用领域的研究、发展与协同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