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学会微信公众号

学术交流
联系我们
办公室电话:025-86881532,86881992
传真:025-86881000
邮箱:sssc@issas.ac.cn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创优路298号
国内会议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内会议
中国土壤学会举办“倡导低碳生活、创建美好家园”专家线上讲座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11822  更新时间:2021-09-17  【打印此页】  【关闭

习总书记承诺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对我国来说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大考。2021917日,中国土壤学会举办了2021年全国科普日——“倡导低碳生活、创建美好家园”专家讲座活动,邀请到南京师范大学的蔡祖聪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的邹建文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朱春梧研究员三位专家在线作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可能途径”、“碳中和与农业固碳减排”和“碳中和、气候中和及适应”的讲座,阐明了碳中和与农业生产、气候变化的关系,倡导广大群众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为创建我们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讲座由我会副理事长邹建文教授主持,腾讯会议室和科创中国会议平台共计400多名会员听取了讲座。

蔡祖聪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些可能途径。蔡教授表示,想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固然需要科技进步,扩大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提高矿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人人都有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倡导大家保护生态环境以增加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减少能源和粮食浪费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等,让大家行动起来,有所作为。

邹建文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气候变化时代背景、国际社会和我国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所采取的行动,以及农业固碳减排潜力与对策等三个方面。他表示,全球变暖加剧,干旱、洪涝等极端事件频发,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已经威胁到整个地球的“健康”。目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已经超越科技领域,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中的热点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也将生态环境问题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向国际展现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朱春梧研究员在讲座中介绍了碳中和与气候中和的关系,未来碳中和背景下气候变化的情景模式,模拟未来气候变化主要趋势性因子(大气CO2升高和温升)的技术手段,农田和潮汐湿地领域研究主要进展、适应和应对未来碳中和背景气候方案以及展望。他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人类自己。希望大家从我做起,做低碳生活的引领者、实践者,为创建美好家园承担应有的责任。

两个小时的讲座内容丰富而精彩,参加讲座的会员受益匪浅。


讲座专家简介:

蔡祖聪,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2011年供职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先后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等。2011年受聘于南京师范大学至今。

蔡祖聪教授主要从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碳、氮循环,作物连作障碍机理及防治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创新群体项目、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等。先后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次,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入选2015年中国科技新闻年度人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0余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主要作者(LA)

曾任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土壤学报》主编、国际氮行动(INI)科学顾问、东亚中心主任,现任《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主编及多家中文学术期刊的编委,Plant and Soil,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等国际刊物栏目编委,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al Sciences等刊物编委。

邹建文,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学和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生态学双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江苏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才、科技部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

邹建文教授主要从事陆地表层碳氮过程与全球变化研究,在国内外发表期刊论文10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江苏省科技一等奖(排名第二)、农业部科技创新团队奖(排名第四)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

兼任《土壤学报》、《资源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Environment Development等期刊编委,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低碳农业与温室气体减排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科技委科技伦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评议组成员、秘书长等职务。

朱春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青年973”首席科学家(全球变化领域-结题优秀),中组部WRJH青年拔尖人才,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优秀会员),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工作组副主任(筹),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碳中和土壤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土壤生物与生态研究部副部长,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美国Smithsonian访问学者。

朱春梧研究员主要运用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OTCopen top chamber)及大型气候箱为平台,研究全球变化下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响应与适应,及其区域和全球尺度模拟预测。在Sci Adv, GCB-Bio, New Phytol, Soil Biol Bioch, J Exp Bot, Clim Change, Eur J Agron, Field Crop Res等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研究成果被国际200多家媒体追踪报道。

现任Front Plant Sci副主编,《土壤》、《生态学杂志》和《土壤与作物》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