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25-86881000
邮箱:sssc@issas.ac.cn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创优路298号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由中国科协于2015年10月设立,择优支持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或学会联合体具体实施。该项目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大力扶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成为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
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学会“小同行”和高水平学术大师聚集的专业优势,强化对青年人才苗子的发现和举荐作用,及早发现、重点扶持、加快培养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小人物”,为他们潜心研究提供经费、政策、科研条件等方面的更多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环境,指导青年人才过好“科研黄金期”,打好职业基础,激发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助力其尽快成长为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国家科技领军人才。
该项目由各全国学会或学会联合体向中国科协提交申请,通过答辩和专家评审后由中国科协确定名额(自筹经费名额也需参加评审),再由相关学会或联合体选拔候选人并经中国科协最终审核确定。第一至七届中国科协每年资助名额为200人(每人三年资助经费45万元),第八届起增加至300人(每人三年资助经费30万元)。经申报,我会获得开展第一、四、五、六、七、八、九、十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资格。学会制定具体实施托举计划,对入选的“托举人才”予以每年固定经费资助,稳定支持三年。并根据“托举人才”实际需求,利用学会智力资源和学术平台、国际交流平台,建立长效沟通、服务机制,全力助力人才成长。
截止2025年4月,我会共确定19名被托举人,名单如下:
	
|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工作单位 | 
| 第一届(2015-2018) | ||||
| 1 | 朱晓芳 | 女 | 1987.2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 2 | 刘新敏 | 男 | 1984.3 | 西南大学 | 
| 第四届(2018-2020) | ||||
| 3 | 孙明明 | 女 | 1987.10 | 南京农业大学 | 
| 4 | 戴中民 | 男 | 1989.7 | 浙江大学 | 
| 第五届(2019-2021) | ||||
| 5 | 陈增明 | 男 | 1988.6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 6 | 胡凌飞 | 男 | 1987.12 | 浙江大学 | 
| 第六届(2020-2022) | ||||
| 7 | 车景 | 男 | 1989.11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 8 | 高群 | 女 | 1992.3 | 清华大学 | 
| 第七届(2021-2023) | ||||
| 9 | 范坤坤 | 女 | 1991.10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 10 | 韩兰芳 | 女 | 1990.2 | 广东工业大学 | 
| 第八届(2022-2024) | ||||
| 11 | 栾璐 | 女 | 1991.5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 12 | 陈川 | 男 | 1991.12 | 南京农业大学 | 
| 13 | 马庆旭 | 男 | 1991.1 | 浙江大学 | 
| 第九届(2023-2025) | ||||
| 14 | 蔡思源 | 男 | 1992.10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 15 | 汤湘 | 男 | 1993.5 |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 16 | 胡世文 | 男 | 1994.1 |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 第十届(2024-2026) | ||||
| 17 | 任国平 | 男 | 1992.11 |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 18 | 李弘哲 | 男 | 1993.7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 19 | 倪浩为 | 男 | 1996.1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下一篇:没有了

 
